第(3/3)页 村民们围着那木台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,有好事的村民去跟正在搭台子的面生的工匠那打听,结果啥都没打听出来,这些工匠们的嘴巴忒牢固了,什么都问不出来! 工匠们嘴里虽然问不出什么,但是,大家发现负责这些工匠们的,是村里的另外两位村老。 两位村老跟这些村民们透露说,“要做啥,暂且保密,但这事儿是老杨家搞起来的,保准啊,造福乡里的好事!” 等到第二天,台子已经搭好了,工匠们端过来六口大锅,锅底下还有大火炉子。 “这是要做啥?” “布施吗?” 这时,杨华忠出来了。 手里拿着一只小铜锣,另一手拿着小棒槌,小棒槌上绑着一根红绸子。 特别的喜庆。 “乡亲们,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。” “我们家大外甥,生了曾外甥女。” “骆家,添了曾孙。” “这是我们老杨家和老骆家的喜事,由骆家牵头,我们老杨家跟上,在村口摆上一个月的粥饭。” “每天三顿,懒得开火的村民,都可以来这里吃饭,非常欢迎。” “来了的人,吃了我们的粥饭,好让我们家孩子,沾一沾你们的喜气,多谢多谢!” 原本吧,添孩子这件事家家户户都有,谁都不会去为别人家喝彩祝福。 但是,如果有好处拿,口头的祝福谁都愿意给。 一天三顿啊! 村里有一半的人家,即使这农忙时节,也是一天两顿,而且干饭菜饭,都是留给家里干重活的劳动力吃。 老人,孩子,妇女,都是吃稀的。 而且这个时节,虽然刚过青黄不接,第一茬稻谷,还有当季的麦子都入了仓。 但是,能节省一顿粥饭,岂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? 第(3/3)页